朝中势力。
如今往事已矣,他不得不被迫站出来。
于茂看他朝自己揖手,眼里尽是你好好说的警示。
大理寺丞道:圆安壹年,五月初六,边南鹭城陷入大火,三万景军和安顺长公主率领的边南守备军及部分辽东援军,一同葬身火海。
说起此事,于茂已有耳闻。
他的马很安分,同文武百官一起聆听大理寺丞陈述案件因由。
五月初十,鹭城知府在辽东援军主将于进的协助下,侥幸逃回椋都,将安顺长公主通敌卖国垒筑假军功的罪证呈入勤政殿,于进少将军设计烧城,大挫敌军,此战险胜,百年老城毁于一旦。
此言一出,语惊四座!
安顺长公主为守边南三年前不惜阵前杀妻,经两场宫变,迎娶忠义侯独孙女掌管中馈,更是倾力辅佐此刻陷入昏迷的皇帝唐峻登位,她对唐国的忠诚,岂能由三言两语随意抹黑?
朝臣交头接耳,于茂听得更是愣怔。
大理寺丞也不想这么说啊!
无奈形势比人强!
他们只有一位皇嗣可以推上帝位。
大理寺丞硬着头皮接着往下道:安顺长公主受柳阁老言传身教,智谋无双,追随着众,仗先帝隆宠,几陷劣案全身而退,偏于家忠心耿耿,从无拥她夺位的野心,故在官家设局高壁镇截杀、出征途中截杀等一系列事件后,生出立军功拥兵谋反恶念。
从情理上来剖析,这也能说得通。
毕竟当初高壁镇截杀,椋都可以拿得出手的所有作战队伍,都亲身参与其中。
连银甲军,都能记得当初唐峻是如何将唐绮迫出椋都的。
议论声渐起,于茂皱眉沉思。
大理寺丞从官袍袖袋中取出巾帕,惶然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,而后倒豆子般将后面的话一气呵成。
中宫生辰宴过后,刑部与二十四衙门奉摄政王命联手调查官家中毒案,椋都进入全城戒严时期。
五月十一日,中毒案尚未查明,安顺长公主已身死,其在椋都经营多年的党羽,奋起报复于家,血洗忠义侯府,并趁银甲军出城,埋伏侯府和端门外,围杀大柱国,大柱国年迈,寡不敌众,最终身亡!
于茂脑子嗡嗡地响,他握刀的手扼紧,指关节发出并不引人注目的脆响,因抓马鞭和缰绳的手在愤懑中施加力道,身下军马不安地原地踏起步。
在踢踏声响过几许后,爵爷回首瞪视大理寺丞。
说完了?
大理寺丞刚擦过的额头再次瀑汗直下,他拽着巾帕颤巍巍地闭上眼,冲于茂喊道:案宗上就是这么记的!!!
很好。于茂在一片哗然声中,稳住马,马鞭指向大理寺丞,你欺本爵此时无法立即跟于进对质!
振东伯离开忠义侯的规束,就是个实打实的兵痞子。
大理寺丞都快要吓尿裤子了,连忙拱手作揖:下官何敢,下官不敢啊!辽东军骁勇,边南守备军几乎在这一战死绝,若不是于进小将军和鹭城知府提早发现端倪,怎么可能他们没有死于那场大火,对吧,是的吧?
他紧张到语无伦次。
于茂还是将这些话里的潜在含义,听明白了。
按照唐亦的意思,设计诛杀通敌卖国的安顺长公主,于家居功至首,保下边南七郡不惜烧城,于家也居功至首。
害皇帝中毒再也无法醒转的是安顺长公主。
害于家长房被血洗的也是安顺长公主。
把所有的罪责全推到一个死去的帝姬身上去,就能保证唐亦安然登上皇位。
于茂的马鞭反手再一指,指向仍在摆头的督察院院首。
这是你们三法司仔细调查之后出的案宗?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