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绩效。
若是没钱了,那就难说了。
所谓的旱涝保收,也得看能不能借到钱。
自己没钱,又借不来,几个月延发,都是正常的。
事关所有人的待遇和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前途,对于星逸科技更是大力支持。
如此也算是顺风顺水。
王逸走后,整个星逸智家部门都进入了新的发展模式。
权力大了,各个部门都可以搞自己的新项目。
只要有商业价值,提报上去,都可以拨付研发经费。
只要做起来,整个业务组全部拿高年终奖,甚至升职加薪。
一时间,星逸智家的所有员工,都有了积极性。
在其他企业,想出头,都得看天时地利人和,都得等机会。
运气不好,基层磨炼好几年,都没机会。
好不容易有了机会,结果30多岁了,大势已去,离中年被裁不远了。
可以说,这辈子基本就这样了。
可悲可叹,但却是很多人的写照。
谁年轻的时候,还没点热血,没点梦想?
只是一直没有施展地机会,渐渐地,年纪大了,热血凉了,梦想也淡了,不得不躺平……
但在星逸智家不同。
放开权限,谁有好项目,都可以报上去。
若是怕被领导抢项目,直接报给智家事业部总裁孟庆振都行!
只要项目有前途,立即批资金,配置团队,提供各种支持。
而提议人自然是项目经理,只要把项目做成,必然升职加薪。
可以说,这是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。
要是在别的企业,根本不现实。
李四有了好项目,报给主管张三,张三眼睛一亮,立即当成自己的项目,报给经理周二,周二又找上副总裁赵一……
最终成了赵一的项目,作为回报,安排周二成为项目经理。周二又拉来张三当组长干活。
至于最初的李四,什么没有不说,说不定还会被排挤出去。
领跑ai芯片,帝都大手笔
可在星逸智家不同,李四这个发起项目的基层员工,就能当项目经理。
当然,还会配备一位有经验的副经理,共同负责。
不会把优秀员工埋没,也不会把上升的渠道给堵死!
这便是星逸科技!
15号,王逸回到帝都,直奔pc半导体部门。
这段时间,又有很多威盛的半导体人才,从台岛和海外,来到帝都。
这使得星逸半导体的研发能力,与日俱增。
这些回来的半导体大牛、小牛,不仅是芯片研发的攻坚好手,还能带来成熟的研发体系,带起一个团队。
而这些正是国内最缺的。
就像之前的威廉姆斯和乔治等人,带来的不只是技术,还有德州仪器一整套的研发思路和成熟体系。
包括芯片从零开始的完整研发体系,芯片的改造升级体系,芯片的逆向工程研发体系,绕开专利封锁的研发体系,以及以老带新团队建设,半导体人才梯队培养等等。
这些都是德州仪器经历数十年沉淀,才拥有的结晶。
因为威廉姆斯等人,星逸半导体一下子有了,少走了不少弯路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