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摘了一把苦菜,想起后院的萝卜缨子也能吃,也去掐了一小把,正好做个凉拌菜。
给萝卜掐叶子,反而能让萝卜长得更好,不然光长叶子不长根。
说起来,萝卜缨子包包子也好吃,之前在镇上吃过一回白面包子,回来后总说要做,却总是因为各种事耽搁了。
因做包子比包饺子麻烦一点,还要发面。
小哥儿把这事记在心里,盘算着不若明天就做起来,中午蒸上两屉,留到晚上还能吃一顿。
前院中,霍凌拿着一把剪刀仔细刮鳞。
别看白条鱼个头不大,上面的细鳞却一定要刮去,不然出锅很腥气。
这种小鱼放在过去,他是有点不耐烦吃的,有那收拾的工夫,一只兔子也烤熟了。
不过颜祺颇是喜欢吃鱼,为了这个,他甘愿多花些时间。
只是这些山溪里能摸到的鱼都算不上最好吃的,要说好吃,甚至开江鱼都比不得,还得是冬日里凿开冰窟窿钓上来的冷水鱼。
个头又大,肉又多,赶上大的,一条赶上半个人高,使铁锅炖了,旁边贴一圈饼子,家里便是有七八口人也能吃饱。
这种小鱼呢,刺多些,吃起来是个细致活,鲜嫩倒确实不假。
鱼收拾好后,颜祺接过去,系上围裙做晚饭,今天没有需要霍凌上手的菜。
他在院子里转一圈,见柴火不多了,趁这会儿空档,拿了斧头坐下劈柴。
大个儿和黄芽儿趴在院子中央,两只狗身上的毛还没全干,刚刚回来后只给它俩涮了涮爪子,等明天太阳好时带去溪水里洗个澡。
此刻它俩都知道要吃饭了,趴在院子里左看右看,时不时仰头动动鼻子,嗅一嗅饭香。
待到夜幕降临,晚食吃罢,人和狗都饱了肚。
霍凌用瓜皮擦了擦菜刀,抬手劈开了凉意尚存的西瓜。
他和颜祺一人捧一块直接蹲在地上吃,区别是他吐籽,小哥儿却不吐。
霍凌还准备把瓜籽都收集起来,明年种下,看能不能结出西瓜。
大个儿和黄芽儿也各得了一块瓜,多了不给吃,怕它们拉肚子,不过瓜皮管够。
一时间院子里皆是“咔嚓咔嚓”的清脆吃瓜声。
传喜讯(加更)
不日, 董家村送来消息,道是红果儿怀上了。
大个儿总算开窍了一回,还真当上了爹。
虽说它自己毫无所觉, 可不妨碍家里几人听说后极是高兴。
霍峰同霍凌道:“依着规矩, 董家得分你们一只狗崽子, 我和你嫂子商量,到时我们出钱再多抱一只回来, 英子一直想要只她自己的小狗。”
“这样也好,别看咱们村没出过什么事,可有些事哪里说得准,董家村不也招了贼。”
霍峰点头, “确是听说了董家村的事,才起了这个心思, 英子是个姑娘,日后岁数大了, 少不得有独自留她在家的时候, 有只狗看家放心些,且想着既是大个儿的崽子,到时家里几只狗相处起来也该是和睦。”
哪怕知道以大个儿和红果儿的品相, 生出来的狗崽卖价定是不低,他们也打算咬咬牙出了这笔银钱。
不然若真是家里进贼折了财粮牲口,或是人有什么差池, 损失只会更多。
母狗怀崽要两个月才能生,算算日子届时已然入秋了, 天不凉不热的正合适坐月子。
“那等我俩去董家村的时候,和董大哥一家说一声,让他们给咱家留上两只。”
唯一担心的是, 上回去时听董家那意思,董家村也有好些人等着抱狗崽,不知红果儿这一胎能生几个,要是少了恐怕还不够分的。
而霍凌和颜祺每每想起这事,皆有一种即将抱金孙的满足。
——
田间麦田抽穗,如起伏的绿浪。
再过一月到了暑天,就该是秋收割麦的时节。
期间除了麦田,还有高粱地和苞米地要打理,灌水、追肥、除草,样样不能落下。
一到农忙季,霍峰明显比冬日里晒得更黑,人也更精瘦了,他自己打趣说是贴的冬膘都掉了个干净,只等秋收后打了新粮再补回来。
叶素萍亦是能干的,不能干也不成,家里统共两个劳力,五亩地种下来,吃不消也只能咬牙干下去,
靠种地吃饭便是如此,眼一睁就是下地,夏日天长,白龙山下寅时过半,天就差不多蒙蒙亮了,趁早做活不那么热。
一般干到中午太阳爬高前回家垫两口饭,歇个午觉,下半晌再去,一路干到傍晚天黑前收工回家。
这是霍凌不想走的路,却也是霍峰选择过的日子。
他们为着去董家村看红果儿,在山下多留一日,跟着下地帮了忙。
田间立着披旧衣的稻草人,鸟雀时而飞过,高高的天幕上时而还有老鹰盘旋。
拔出来的野草里有些是可以喂鸡鸭的,像是马齿菜和婆婆丁,现下已经老了没法吃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