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37章(1 / 2)

&esp;&esp;走过树丛、拨开柳枝,视线豁然开朗的一瞬,一前一后的两人忽然停下步伐。

&esp;&esp;只见清宁河波涛起伏的水面上,正飘着无数白色的纸片。从上游往下的河岸上,陆续有人向河中抛洒着纸钱,虔诚向之叩首。

&esp;&esp;那是附近的百姓,在祭奠这场战争中无家可归的亡灵。

&esp;&esp;细雨点着河波,大风忽然吹起。那重重的纸片回旋在急涌的激流中,如千堆雪浪,铺满了整个河道。

&esp;&esp;李明夷亦闭上眼。

&esp;&esp;一种迟来的、深切的思念,终于慢慢涌上心头。

&esp;&esp;再回到周宅的时候,已经夜暮。

&esp;&esp;门口,正拴着一匹皮毛漆黑的大马。

&esp;&esp;马儿似乎已经等了一阵,极不耐烦地用蹄足蹬着地。见到宅主迟迟归来,赶紧长嘶一声,呼唤主人。

&esp;&esp;周康和李明夷对视一眼,还未开口,便听门内有人打着呵欠走出。

&esp;&esp;“你就是那个李明夷是吗?”

&esp;&esp;来人瞥他一眼,开门见山地道。

&esp;&esp;“郭公想见你一面,走吧。”

&esp;&esp;第57章 郭子仪

&esp;&esp;李明夷听说过的郭公就只有一个。

&esp;&esp;朔方军总指挥,节度使郭子仪。

&esp;&esp;但若是郭老本人指名要见他就更奇怪了。

&esp;&esp;毕竟,他在常山与九门的消耗战中实在不算有什么作为,即便是要审判他投身燕营,倒也无须郭子仪这个级别的将军亲自动审。

&esp;&esp;见归来的二人脸上皆有疑虑防备之色,等了半天的青年脸上掠过一抹急躁之色,伸手掏出一个腰牌丢过去。

&esp;&esp;“瞧好了。”

&esp;&esp;周康手忙脚乱地接了腰牌,在看清上面的錾文后,脸色当即变得敬重:“原来是小郭郎。”

&esp;&esp;他向一旁仍不知情的李明夷解释道:“客人是郭公府上二郎君,李郎就随他去吧。”

&esp;&esp;郭家二郎,郭旰。

&esp;&esp;跟随父亲从军数月,这位小郭郎的名号也算打得响亮。李明夷于是问:“敢问郭公所为何事?”

&esp;&esp;“你这人怎么这么啰嗦?”郭旰收回腰牌,一个轻巧的翻身上马,向后撇撇头,“赶紧的,贻误军机,你担待得起?”

&esp;&esp;不远之处还拴着一匹枣红马,大概是给李明夷上路准备的。

&esp;&esp;都把事情说到贻误军机这种份上了,也容不得李明夷再拒绝。只是对方说得越是严重,李明夷越有种感觉——

&esp;&esp;此去,可能不会有机会再回到小镇。

&esp;&esp;“放心去吧。”周康将他手中装过纸钱的竹篮提过去,笑了一笑,“周某会一直守在这里,李郎随时可以回来。”

&esp;&esp;他是里正,一日为官,终生不移。

&esp;&esp;李明夷回到这里,本来是打算完成周满的遗愿,也怕孤身一人的周康不肯独活。但事实证明,父子就是父子。

&esp;&esp;那句活下去,对于周康,太过多余。

&esp;&esp;他没了家人,但仍有使命,矢志不渝。

&esp;&esp;清明的雨滴滴落在脸上,在离别的路前,李明夷郑重向周康地道:“等一切结束,我就回来。”

&esp;&esp;郭旰扬鞭催马,两人即刻启程。

&esp;&esp;在疾驰的风中回望,重归安宁的小镇和路口前送行的老人,都渐渐被细雨遮断,彻底融入暗下的山水中。

&esp;&esp;很快抵达九门主城。

&esp;&esp;这里李明夷算是很熟悉了,而今换了朔方军把守,气象又不相同。本重兵严防的城门现在已经大开,供附近百姓往来交通。不过史思明部留下的营地还算规整,唐军便直接借来用之,所以一进大营,除了旗帜不同,其他的改变倒并不算多。

&esp;&esp;“你就在这儿等会。”进了军营,郭旰便把李明夷交给了营中士兵,说话间把马鞭折了几折,一边舒缓酸痛地拍着后背,一边打着呵欠走远了。

&esp;&esp;看来对接他来这个活儿,小郭郎干得不甚痛快。

&esp;&esp;又等了几刻,才有小兵引李明夷去见郭子仪。

&esp;&esp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