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雷俊承认,如此道统,确实有其独到之处。
&esp;&esp;但他有点绷不住了。
&esp;&esp;哪怕他没有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。
&esp;&esp;雷俊的视线从哪个中年文士转向聂放。
&esp;&esp;他没有立刻出手干预的动作。
&esp;&esp;因为他看出来那个在天理学习道家法门的青年,同样有几分独到之处。
&esp;&esp;“砰!”
&esp;&esp;果不其然,轰鸣声中,一个高大的身躯,突然从地底冲出,扑向那中年文士。
&esp;&esp;中年文士一惊,躲避不及,只能以笔墨格制化作一道道如门槛栏杆般的网格防御,挡住那高大身影。
&esp;&esp;双方碰撞之下,中年文士倒飞出去,那高大身影则原地晃晃。
&esp;&esp;中年文士定睛细看,就见那高大身影,外观酷似人形,但通体发青,表面现斑斓之色。
&esp;&esp;赫然是一尊近丈高矮的铜人。
&esp;&esp;铜人身上隐约可见灵符闪动光辉,乃是受身在后方的聂放控制。
&esp;&esp;“你……你学的旁门左道,是偃师?!”
&esp;&esp;那中年文士先是惊讶,然后大怒:“你以为这样你就能忤逆师长?”
&esp;&esp;墨迹澎湃,当即化作漫天刀锋,劈向聂放。
&esp;&esp;聂放冷哼不语。
&esp;&esp;青铜机关人一击没能重创那中年文士,在聂放控制下第一时间便后退,帮聂放挡住众多墨色的刀锋。
&esp;&esp;对天理中的纲常,聂放体会远比寻常人深刻。
&esp;&esp;从他当年学道时起,每时每刻都在思索,如何才能反出樊笼。
&esp;&esp;他接触不到高明道统正法,就算接触到了,也会被理学纲常和山河气运压制。
&esp;&esp;唯一情况稍好的办法,就是寄法于外,而非自身血肉。
&esp;&esp;天可怜见,让他得到一些残缺的偃师术传承。
&esp;&esp;从法统特点上来说,这是他最希望得到的传承,所以哪怕其中可能存在残缺隐患,聂放也果断上手。
&esp;&esp;如今,终于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。
&esp;&esp;青铜机关人虽然受聂放控制,但受理学纲常压制明显比聂放本人要小。
&esp;&esp;只可惜他手头材料太有限,没能制成更强大的机关人,这时仍不足以战胜面前的中年文士。
&esp;&esp;聂放当机立断,由青铜机关人背着他,冲破墨迹樊笼,跃出荒岛,直接跳入大海中逃走。
&esp;&esp;逃入大唐人间,虽然也可能有很多未知的危险与困难,但他仍然认为值得。
&esp;&esp;过了今天这一关,他便可以慢慢研究如何摆脱师生纲常的压制。
&esp;&esp;更大难点在于血脉相连冥冥中自有感应的父子纲常。
&esp;&esp;但如今至少有了希望。
&esp;&esp;那中年文士则气得脸色铁青,连忙追上去。
&esp;&esp;不料那青铜人带着聂放遁入深海,叫他一时间难以追踪,只得悻悻返回,开始忧虑等回到天理,该如何跟聂府主人交待?
&esp;&esp;“不用交待。”雷俊挥挥手,那中年文士便彻底没了这方面烦恼。
&esp;&esp;他转头看向聂放消失的方向,面上露出饶有兴趣的表情。
&esp;&esp;偃师。
&esp;&esp;这确实是此前预料外的惊喜。
&esp;&esp;大唐这方人间,历史上曾短暂出现过类似道统,但早已失传。
&esp;&esp;雷俊只在古籍文献上见过少许记载。
&esp;&esp;名为墨家的传承。
&esp;&esp;其中之一,便是机关术,又称机关道。
&esp;&esp;彼时,墨家以三脉传承著称:
&esp;&esp;刺客道,如今唯一还能见到痕迹的墨家传承,对后世武道修行有极为深远的影响,如今大唐武道与之关联颇深。
&esp;&esp;非攻道,传闻中精神与肉身修行并重,但已彻底失传,据记载外在斗法表现,同佛门持戒一脉修行相似。
&esp;&esp;然后便是机关道,但在大唐人间,同样早已失传。
&esp;&esp;不料现在看来,大明皇朝那方人间里,虽然有些道统消亡,但也有
耽美小说